開門七件事,“柴”在“米”之前。今天的杭州,借環(huán)境提升之際,統(tǒng)籌安排民生工程同時施工,保障居民的用氣通暢和安全。從去年年末到今年上半年,隨著G20峰會系列保障項目及城中村、景中村改造工程的推進,超過2000戶居民新接入了天然氣管道,白樂橋、滿覺隴、荷花苑等地的居民,告別了煤爐和瓶裝液化氣。
不過,還有一些細微的變化,很多人可能沒注意。比如你家的燃氣灶上,火焰的藍色變得更為純粹。這背后,得益于杭州燃氣系統(tǒng)全面改造提升的兩大工程:硬件上,杭州主城區(qū)燃氣管道大升級,中壓鑄鐵管全部完成改造;軟件上,工作人員走進超過10萬戶居民家中進行“安檢”,為安全用氣保駕護航。
萬米鑄鐵管改造升級
7月13日清晨6時,莫干山路地鐵沈塘橋站邊的工地上,施工員長舒了一口氣——經(jīng)過9小時連續(xù)作業(yè),他們完成了85米低壓鑄鐵管線、6處碰接點的改造,這也意味著歷時多年的莫干山路低壓鑄鐵管改造工作全部完成。
“今年上半年,我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塊,就是改造提升現(xiàn)有的燃氣鑄鐵管。”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管網(wǎng)建設分公司施工科科長竺恩惠告訴記者。
作為燃氣系統(tǒng)的一位老員工,竺恩惠目睹了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變革。在他眼里,鑄鐵管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:“鑄鐵管的年代比較久遠,能承受的壓強有限,高峰期負荷集中的區(qū)域難以滿足用戶需求。最直觀的體現(xiàn),就是燃氣灶上的火焰溫度較低,顏色偏紅。”
隨著峰會各項保障工程的推進,主城區(qū)中心區(qū)域最老的一批燃氣鑄鐵管終于迎來了“大換血”。
主城區(qū)人口集中、交通繁忙,最大的麻煩就是如何減少對交通的影響。竺恩惠告訴記者,“我們一般選在晚上10時到早上5時進行施工。同時,我們還首次使用了‘大腸包小腸’的施工方法,把新的鋼管從原有的鑄鐵燃氣管里穿過去,只需要開挖幾個點,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挖開整條道路的工程,施工速度更快,對交通影響更小。”
目前,相當于燃氣“主干道”的主城區(qū)9.9公里中壓鑄鐵管已完成改造提升,全部改換為鋼制管道。管道輸送能力增大,供氣可靠性也大為提升。低壓鑄鐵管的改造也正在穩(wěn)步進行中。
十萬人家迎來安檢員
硬件設施改善了,軟件服務也要跟上。“你家的管道很明顯超期了,老化的軟管很容易造成泄漏。我建議你們換成金屬波紋管,我們在小區(qū)門口設立了臨時服務點。”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入戶檢查居民的燃氣設施,這樣的一幕,從今年3月開始,很多杭州人都遇到過。
“從今年3月25日起,我們啟動了入戶安檢專項行動。燃氣集團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家中,為其煤氣管道免費進行安全檢查。”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趙國慶說。
這項圍繞保障服務G20峰會、確保城市居民安全用氣推出的專項行動,名字就叫“藍色火焰”——這是天然氣火焰的顏色,也是帶給用戶安全、傳遞服務宗旨的顏色。截至7月中旬,杭城已經(jīng)有超過10萬戶居民迎來了“藍色火焰”。
瓶裝液化氣“實名登記”
在杭州,使用瓶裝液化氣的用戶大約有100萬戶,多是老小區(qū)多層住戶的居民、城郊接合部農(nóng)民房、出租房、小餐館和食堂等。
為了防范隱患,在管道燃氣入戶普查的同時,瓶裝液化氣的管理工作也在杭城全面展開。記者從杭州市城管委公用中心了解到,7月1日起,杭州正式施行瓶裝液化氣銷售實名登記。“我們已經(jīng)建立了主城區(qū)瓶裝液化氣實名登記信息交換工作平臺,每一瓶液化氣,都要掌握‘誰使用、在哪里’,做到‘可查詢、可追溯’。”工作人員說。
實行瓶裝液化氣銷售“實名登記”后,市民在購買燃氣或接受送氣上門服務時,必須憑本人身份證、駕駛證等有效證件購氣;非居民用戶憑工商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組織機構(gòu)代碼證、稅務登記證等有效證件購氣。而燃氣公司工作人員要如實登記購買人員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住址、用氣地址、聯(lián)系方式、鋼瓶型號及編號等信息,做到銷售情況可追溯。 來源:浙江日報